广西医科大学

普通本科
广西医科大学
毕业生数据

4531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充足。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3年4月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学院,199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从建校至今,曾七迁校址,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现址。

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2020年5月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的高校。2021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的高校。

学校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南宁-五象校区(在建)和玉林校区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其中,南宁-校本部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总用地面积571亩;南宁-武鸣校区位于南宁市武鸣区武华大道武鸣段336号,总用地面积1433亩;玉林校区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38亩;五象校区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凤凰路23号,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52亩,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1个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和19个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

学校建有146个实践教学基地(含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1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1个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和16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点。学校现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教学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包括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和附属武鸣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包括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九附属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和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教学医院包括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崇左市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图书及信息化资源丰富。学校拥有完备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其中,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总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设备设施2500余台(件),是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4.94万册,电子图书189.8万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81个,学位论文859.29万册,音视频38398小时。学校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功能优良,实现“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全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22人,其中,正高职称745人,副高职称775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76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864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257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46人。学校现有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9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9人,广西“特聘专家”10人,自治区优秀专家32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3人,“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获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等近100人次,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一批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1119人(含留学生678人、港澳台学生8人),其中本科生17472人、硕士研究生4877人、博士研究生746人、高职高专生8017人和汉语进修生7人。学生来自于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32个国家。

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培养体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共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于2015年、2020年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广西院士工作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广西一流学科(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1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6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4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7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专业设置优化,建设成果丰硕。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含5年制、“5+3”一体化、5年制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6年制全英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英语、翻译(含四年制本科、第二学士学位)、运动康复、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妇幼保健医学、医疗保险、养老服务管理和智能医学工程。学校共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等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技能学、现场流行病学),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儿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1门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和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优势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在地中海贫血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创制研究、器官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再生医学与医用生物资源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BSL-3)实验室1个、病原微生物二级(BSL-2)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1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4个(含3个培育)、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3、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7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8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20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25个和广西生物样本库1个。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416项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十三五以来新增省部级科技类奖项65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2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广西创新争先奖6项、广西青年科技奖4项。十三五以来,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3372篇,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学校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和《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3种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国际影响力日增。近10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000余人次,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瑞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多所大学、医院、医学研究机构及学术机构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在大健康、海洋药物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1100多人次。学校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短期交流近300人次,接收国(境)外学生短期来校交流共200多人次。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设有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定期举办数十个面向“一带一路”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高端国际会议。建设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和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平台及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设,获批多项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训基地,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医疗合作平台: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建设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和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跨境医疗服务体系;第二附属医院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急诊专科跨境医联体、环南海-中国东盟海上医学救援联盟;附属肿瘤医院积极开展“中国科技部援外项目-东盟国家区域性高发肿瘤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面向东盟国家推广肿瘤防治技术和培养医学人才。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迄今培养了各层次医学人才20余万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4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和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学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次和二等奖1次、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预防医学专业赛道和护理学专业赛道)银奖3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和铜奖各1次、全国第七届移动互联创新大赛高校本科组一等奖1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次、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1个、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优异团队奖、最佳合作团队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1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1次、全国病案信息大赛团体奖2次、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组团体一等奖1次等100余次国家级学生赛事奖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16以来共获得国际体育赛事亚军1次,国家级体育运动竞赛前三名45次。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近三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达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长年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至今连续1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9年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部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医学院校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2013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6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具有典范作用的20所高校之一,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50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8年全科医学院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和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荣获“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2021年学校位于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206名,在第三方评估公司(软科)中国最好医科大学中排第18名,位于国内省属医学院校前列。

展望未来,砥砺奋进。站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双一流”,全力打造区域医学教育样板院校,朝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国际知名度高的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医疗保险
  • 翻译
  • 药学
  • 社会工作
  • 运动康复
  • 生物医学工程
  • 口腔医学
  • 预防医学
  • 妇幼保健医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医学影像学
  • 儿科学
  • 麻醉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养老服务管理
  • 精神医学
  • 临床药学
  • 法医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康复治疗学
  • 生物技术
  • 医学检验技术
  • 公共事业管理
  • 英语
  • 医学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机能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医院、医科院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及相关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医疗保险知识和理论运用能力,具备熟练运用医疗保险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能在社会医疗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健康管理、健康保险核保与理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愿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认识分析问题。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服务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社会关系。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 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精神,树立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

2. 知识要求

(1)掌握管理学、社会保障、保险学的基础理论,了解各门学科的发展前沿,能较好的指导实践工作。

(2)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

(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保险学、社会保险学、医疗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疗保险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制度,了解医疗保险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较宽厚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学制4年,获文学学士。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泛读、汉语、综合医学英语、英汉双语对比、翻译批评与欣赏、高级英语、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综合实训技能、英汉笔译、翻译简史、汉英笔译、第二外语(法语/日语/俄语)、应用翻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交替口译、翻译测试、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基础医学概论、医学导论。

  毕业去向: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承担专业口笔译或管理工作,或者在外事、商贸等领域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等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服务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药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毒理学、药事管理、临床医学概论。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到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医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生产、销售、管理等工作。

学制4年,获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医学社会学、医务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干预、社工伦理价值、人际沟通学、公共关系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项目开发与管理、临床医学概论、解剖学、社区医学、精神病学、推拿学、医院管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毕业去向:可到相关企业从事工业社会工作、企业员工薪酬福利设计,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及企业年金设计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社会工作、社会学、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实用医务监督、运动创伤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临床医学概论、神经病损康复、肌肉骨骼运动康复学、妇幼保健学、医学影像学、中国传统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骨伤科学、慢性疾病运动康复、老年医学、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心理学、推拿学、针灸学、实用运动康复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等。

  毕业去向:各级医疗部门、运动训练基地、健身俱乐部、疗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及企事业等部门。

学制4年,获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物理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建模实训、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制作实训、电路设计实训、生物医学工程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医疗设备创新创业实训、程序设计方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生物信号处理、医用传感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原理与设备、临床工程技术、医院信息系统、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实训、医学实验仪器维护与管理。

  毕业去向:可到医院(院校)、食药监管部门和企事业从事医疗仪器的维护管理、应用开发与技术支持,以及医疗环境中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和医疗设备的营销、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修复学、儿童口腔医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影像诊断学、口腔急诊医学、现代数字化口腔医学、口腔专业英语、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合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及设备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医学导论及临床医学导论、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毕业去向:可到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口腔临床等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公共关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机能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导论、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化学、儿童青少年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医学、卫生监督学、卫生法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毕业去向:可到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医院等部门以及相关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单位,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事业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

专业代码:100403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与优生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生殖健康、妇幼与儿少卫生、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妇幼营养学、妇幼心理学、妇幼卫生管理、流行病学、性医学等。

相近专业: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护理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妇幼保健基础医学知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在基层从事妇幼保健和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防治,具有初步处理妇产科急诊、产科大出血及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的能力,也能在妇幼保健业务及行政部门从事临床、预防、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妇幼保健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妇幼卫生管理和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能力以及妇幼健康的调查研究、临床试验及科学评价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妇女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具有从事有关妇幼健康的调查研究、临床试验及科学评价的能力;5.具有妇幼卫生管理和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能力;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语书刊;9.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毒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统计学、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生物材料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学、卫生检验检疫、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综合技能培训。

毕业去向:可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 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机构、食品与药品监督机构、 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监督机构、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部门、医院检验科、化妆品行业、供水行业、食品行业以等部门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临床医学导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机能学、全科医学概论、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成像技术与设备、放射诊断学。

  毕业去向:可到医学研究、教育和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特别是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放射科、超声诊断学科等影像科室。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机能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内科学、儿童保健学、小儿传染病学、小儿外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

  毕业去向: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教育部门和医学研究部门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到国内各大医学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用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局部解剖学、预防医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心理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麻醉学基础、疼痛诊疗学。

  毕业去向:可到医学研究、教育和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

学制4年,获管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信息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C语言,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页设计,医学成像与处理技术,医学数据挖掘。

  信息科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医学信息学,地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病案信息学。

  管理学类: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信息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管理学,运筹学。

  医学类: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毕业去向:可到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大中医院、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系统开发与利用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备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传播,健康状态与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方法,健康大数据分析,公共营养,健康心理学,健康服务与营销、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检测实务、环境治理实务等、人体结构与机能、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职场压力管理实务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紧缺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健康护理、健康促进等综合养老服务专业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够满足国内外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老龄产业等相关机构的要求,具有适应行业新趋势、养老新模式、老人新需求的养老服务管理高端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养老机构、康复保健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老年产品生产及营销产业、养老金融产业、社区养老服务与组织、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NGO 组织等单位和领域,从事养老服务策划、组织、经营,及养老服务咨询、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产品研发等养老服务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工作。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机能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局部解剖学、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含麻醉学)、影像诊断学、儿科学、内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老年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康复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基础、精神病学。

毕业去向: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教育部门和医学研究部门从事以精神心理疾病为主的临床预防、治疗、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到国内各大医学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制5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等。

  毕业去向: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学研究、药政药事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制5年,获医学学士。

  主要课程: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医学伦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学、预防医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心理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学。

  毕业去向:可到公安局、检察院、法医学鉴定中心、医学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法医、科研、教学工作。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文献检索与利用、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诊断技术、组织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超微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医学实验仪器学、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专业英语。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医药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制药公司、医学院校、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独立医学机构等单位从事医学实验、科学研发和教学辅助等工作。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统计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医学概论、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社区康复、内外科疾患康复学、儿童康复学、语言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神经系统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临床康复工程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机构工作。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诊断技术、医学统计学、生物制品学、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现代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

  毕业去向:可在高等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在医疗、制药、食品等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生产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制4年,获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包括总论)、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

  就业去向:可到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医学检验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 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 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 术与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公共管理组织中的 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 识更新的能力;

2.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5.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 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制4年,获文学学士。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口译、高级英语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跨文化交际、第二外语(法语/日语)、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医学英语词汇与文献选读、英语测试、高级英语视听说、医学英语口笔译、基础医学概论、医学导论。

  毕业去向:可以到各级医院、相关医疗、卫生事业机构、制药、食品、进出口企业从事翻译、业务、管理工作;到政府外事、海关、情报部门、新闻出版社等从事翻译、文献整理和编辑工作;也可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专业代码:080711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医药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生理解剖、医学信息、医学传感检测、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及图像、生物系统及建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控制系统等 。 相近专业: 计算机科学 医药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及研制新型生物医疗电子、信息仪器等方面的专业性、实用性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000    本科毕业人数:353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麻醉学 临床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护理学 临床药学 儿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 药学 运动康复 英语 医疗保险 社会工作 翻译 口腔医学 法医学 预防医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 康复治疗学 妇幼保健医学 医学影像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医学实验技术 养老服务管理 生物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信息工程 精神医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2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2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6 0 0 2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2 0 4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4 0 2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2 0 2 0 0 4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2 0 0 0 0 0 0 2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6 2 3 2 0 0 2 2 0 0 2 2 2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2 4 0 0 2 2 0 0 0 2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8 2 2 0 2 0 0 2 0 0 0 0 2 0 2 0 0 2 2 2 3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山东 0 4 0 4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2 0 2 2 2 0 0
河南 2 8 2 4 2 2 2 2 2 2 0 4 0 2 0 4 2 0 2 0 0 0 2 0 0 0 2 0
湖北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8 2 4 2 4 2 3 0 2 0 2 0 2 2 4 2 2 2 2 2 2 0 2 0 2 0 2
广东 2 4 0 0 0 0 2 3 0 2 0 0 0 0 0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0
广西 33 747 87 623 69 73 189 263 41 65 50 94 45 60 16 101 38 37 37 33 39 85 39 48 41 39 88 38
海南 0 6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6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2 0 2 0 0 0
四川 2 6 0 2 4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2 2 0 0
贵州 0 6 0 4 0 0 0 0 2 2 0 2 0 0 0 4 0 0 0 2 0 0 0 0 2 2 0 0
云南 0 0 0 3 0 0 2 4 0 0 0 2 2 0 0 0 2 2 0 0 2 0 2 2 2 0 2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4 4 0 0 2 2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2 0 0 2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