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普通本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生数据

10286

2024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在南宁市设立了桂电南宁研究院。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19万余册,电子图书282万余种,数据库90余个,中外文期刊(含纸质、电子)39000余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6个(含住建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300人。教师队伍中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广西八桂学者11人、广西特聘专家8人、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18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3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广西卓越学者6人、广西高校“百人计划”23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物和卓越人才3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6个。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477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入选第一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学校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和“TI杯”。学校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7名。

科学研究 学校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5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50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学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获批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持续推进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深圳市桂电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南宁产教融合基地等政产学研平台建设。学校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大力推进桂电南宁研究院建设,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桂电力量”。

国际交流 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现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马德望大学现有共建孔子学院1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新时代高校职责使命,秉承“正德厚学、笃行致新”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桂电精神,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朝着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教育篇章。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产品设计
  • 电信工程及管理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人工智能
  • 公共艺术
  • 自动化
  • 工艺美术
  • 机器人工程
  • 数字经济
  • 数字媒体艺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工程
  • 会计学2+2
  • 软件工程
  • 法学
  • 人力资源管理2+2
  • 网络工程
  • 知识产权
  • 市场营销2+2
  • 信息安全
  • 汉语国际教育
  • 物联网工程
  • 英语
  • 数字媒体技术
  • 日语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网络空间安全
  • 应用统计学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机械工程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导航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交通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工业设计
  • 环境工程
  • 车辆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市场营销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会计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财务管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人力资源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流管理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业工程
  • 通信工程
  • 电子商务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动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视觉传达设计
  • 电子封装技术
  • 环境设计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715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数理基础课程、英语、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现代通信技术、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信息网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具备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运营、管理,能开拓国际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获得通信工程的基本训练,同时学习网络协议、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运营、管理及市场开拓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信工程产业政策及法规;5.了解电信工程及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20年2月25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应用领域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计算思维和数据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接受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技能训练,从而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开发人工智能构件及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相关领域人工智能问题建模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相关领域复杂的人工智能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设计开发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设计针对特定领域复杂人工智能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检索工具全方位多渠道获取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

6、工程与社会: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其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和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信息产业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考虑和评价实际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针对人工智能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能够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核心基础课程: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线性代数及应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论、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

2、专业特色课程:人工智能学科概论、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人学概论、人工智能专业导论、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现代控制理论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牌专业,在广西按“一本”线招生,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重点学科、“智能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广西教学示范实验中心、自动化虚拟示范中心、《自动控制原理》广西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科优势突出,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广西优秀专家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3人,“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本着为国家及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凝练已形成三个特色科研团队,分别是非线性控制与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团队、新能源汽车电子与控制研究团队、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图像处理研究团队。近年来获两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承担了国家基金、广西基金等多项纵向和大量的横向科研项目,依托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教协同”育人。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优化、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应用与研究。主要服务于国家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等,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

二、培养要求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现代制造业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机器人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以轻型及协作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移动机器人为重点,掌握现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ROS开源操作系统、二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模拟、编程、调试、操作和销售工作,并能够对机器人应用系统进行编程、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法,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机电控制、传感检测、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术;

3、掌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管理使用和维修技术;

4、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开发和解决工业机器人产品及系统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具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设计、片上系统设计、感知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学概论、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系统设计、最优化及运筹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C)、算法及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等。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及专业课与实践/实验课的内容脱节的问题,将各实验课有机地融入理论及专业课程之中。即每门课的实践/实验所占课时平均达到25%以上。各主干课程学生所花平均课外时间确保在授课课时的两倍以上,主要是课程内容复习,题解,编程,交流研讨,面向社会,等自主开发,并列入期末考核计入成绩。开设工程实训(初级)、工程实训(中级)、工程实训(高级)、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数字经济已发展成为中国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对实施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经济专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以经济学为根基,数字技术为手段,融合管理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与技术,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8人,1名广西教育厅千名骨干教师计划人选。同时,每年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访问,为本校学生做高水平学术报告。并从知名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丰富数字经济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建有综合性实验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1个,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1个、并与广东、上海等地区内外企业建立多个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经济学基础和熟练数字技能的数据分析与决策人才,以及产业数字化人才,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毕业生可就业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数字产业部门。

培养目标

数字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及数字技能,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具备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金融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能,以及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融合管理学、经济学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的基础上,坚持“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思路,着重培养全面掌握数字经济基本理论与运行规律,具备管理运营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促进组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在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数字产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产业数字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1、经济学模块: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

2、数字技术模块:区块链原理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大数据分析、互联网+运营管理等。

3、数字经济应用模块:数字经济概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综合实训、社会经济调查实训、统计综合模拟实训、区块链金融实训、数字营销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西最早开办的计算机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十五”重点建设的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建设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建设专业。

本专业围绕以培养面向IT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研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工程视野等能力,设置了“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隶属于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3名。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实验室、EDA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800平方米,配备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20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6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金融工程专业依托和融合学校在经济、管理、统计、信息、外语等的学科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地位,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方针,强调学科交叉、语言优势和国际视野,现已形成 “复合型、实用性、区域性”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满足经济全球金融一体化、国家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急需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教师队伍中8人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地方企业委托项目等纵横向课题40余项,并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教研教改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多部。相关研究成果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桂林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此外,本专业从企业、政府机关聘用4名具有丰富金融和银行从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夯实了基础。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专业并在广西区内外的金融等企业建立了8个实习基地,以及一个校企协同办学的机制。同时,本专业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产业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是广西仅有的两所高校开办的热门专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广西区紧缺人才专业;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软件工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坚持计算机软件理论与软件开发技术并重,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技术、信息安全及其软件开发、可信软件形式化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用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学科。旨在培养能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

现有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广西分中心、广西区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并与多家著名企业共建了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或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应用毕业实践提供全工程化的实习环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1993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学生,本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为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级法律专业人才”。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法学院在环境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学理论等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法学院法学专任教师22人,分别来自全国20余所著名高校,学缘结构十分合理。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90%。70%的专任教师具有法律资格证,多名教师曾从事审判、检察、律师工作,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10余项,省部级20余项,厅局级4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5项。近三年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法学院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现有普高本科生近400余人。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在校内建立了由图书资料室、计算机房、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等组成的比较完备的实训基地,建立了桂林市法律援助中心桂电工作站和国家CSIP广西分中心知识产权与法律实务公共服务平台;在校外通过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机构签定合作协议的形式,建立了29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法学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司法考试通过率保持在50%左右,就业率达到90%,就业质量高,实践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知识产权成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推动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急需大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但由于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获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资格的高校较少等因素,我国在过去十几年里由大学向社会输送的合格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办学始于1993年的工业贸易法专业(专科),后依托于2003年的法学本科专业,设置了知识产权教学与科研方向,2012年教育部将知识产权专业调整为本科目录内专业,我校依托学校的理工科院校背景,由法学院申报并获批了该专业,成为广西第二所获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

学院共有知识产权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拥有法律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和专利代理人资格的教师16人。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级各类课题4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相关专利商标代理服务、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知识产权诉讼代理服务等近1000余人次,在知识产权领域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卓越的社会服务能力。学院还拥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基地、疑案讨论室、CSIP广西分中心知识产权与法律服务平台等教学基地,建立了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等2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暂无此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的综合监、控、管全方位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拥有专业信息安全实验室3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余万元,并与各类大型IT教育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4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在校生约110名,学生中有超过60人次作为国家汉办汉语教学支援者外派至泰国、老挝和菲律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所有专业教师均有海外汉语教学经历。本专业目前在泰国和越南有两个海外教学实习点,在国内有一个教学见习基地,所有学生在读期间均具有海外教学实习经历。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商务、管理、旅游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一个培养精通中国语言文化、有扎实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具有海外实习教学经历,具备一定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新兴复合型专业。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1. 掌握汉语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3. 熟悉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基本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对外汉语教学专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教学实习(国外)、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是广西优势特色专业,也是国内较早开办的专业。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现有物联网基础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拥有广西“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并依托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进行计算机技术各种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方面,规划了物联网室内和实景实训平台,建设了1个嵌入式基地和1个创新性实验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配备大量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30余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3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一、专业概况

英语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讲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所有教授和博士都担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约450人。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下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本专业与国外高校、企业,与国内涉外企业等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有半年至一年参加“双跨”项目到国内外学习、实习(带薪)的机会。

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建设有国内外学科实习基地10余个。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管理、翻译、旅游、外事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强的翻译、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英语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搭建学生知识结构,以“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意识,加强商务和商务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跨国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

5. 具有扎实的翻译、商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笔译、口译、中国文化概况、英美文学选读、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7年起招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之一。本专业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艺术融合的专业,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其专业定位是,立足广西、珠三角经济圈,服务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在校生约110名。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本专业与国外高校、企业,与国内涉外企业等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有半年至一年参加“双跨”项目到国内外学习、实习(带薪)的机会。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务、经贸、管理、翻译、旅游、教育、外事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扎实的商务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和日汉互译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商务日汉互译等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日语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搭建学生知识结构,以“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际商务沟通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日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语言、文学、文化构成,重点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意识,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四个基本技能。特色方向部分则加强商务和商务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学校的培养无缝对接;通过加大实习学分的权重,强化“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日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掌握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较高的日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

5. 具有扎实的翻译、商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日语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中级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写作、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日语语音、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演讲与辩论、高级日语视听说、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日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也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于2016年获批为广西特色本科专业(广西共批准16个)。本专业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新兴交叉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明确为主攻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上升为国家战略;阿尔法狗机器人的异军突起,更是掀起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智能化研究的热潮,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则是与两者最有对接性的专业。很多专家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看作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科学与技术必将在这场信息产业革命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专业以培养面向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研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工程视野等能力。该专业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2名。

现有机器人实验中心、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并依托广西图形图像重点实验室、云计算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计算机智能控制创新基地和嵌入式创新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350平方米,配备大量组装机器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10余项,与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涵盖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其中“应用数学”学科已成为广西区重点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是理工结合,依托我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优势,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广西杰青1人,“广西高校人才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1人。近5年来,共主持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和地区项目)以及多项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被SCI和EI收录100多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既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侧重计算机知识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科研和应用课题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软件大赛等各种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每年有10%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部分学生考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接受从事数据科学研究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相关的技能训练,从而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大数据处理构件及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相关领域大数据问题建模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相关领域复杂大数据处理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设计开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设计针对特定领域复杂大数据处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相关领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检索工具全方位多渠道获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

6、工程与社会: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其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和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信息产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考虑和评估实际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数据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能够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核心基础课程:数据科学导论、线性代数及应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信息论、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最优化及运筹学、机器学习导论等。

2、专业特色课程:大数据统计分析、人工智能学科概论、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人学概论、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杰青2人。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信息计算科学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设备总值300余万元,并且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南宁等地与业内知名公司建设有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具有信息处理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信息产业部门、学校等机构,每年有约10% 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一、专业概况

作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行业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广西最早开展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和人才培养。2018年我校同时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在广西处于领跑位置,在全国也处于前列,是仅有的30余所具有该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第18位,位于全国前24%。2019年我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师资队伍强、结构合理,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及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科教协同、校企合作育人特色突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观念、较强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备坚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服务于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相关国民经济部门,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系统设计与分析、软硬件开发与运维、安全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1、具备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应用于解决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系统在研发、集成、运维、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分析、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系统的规划设计、技术创新研究、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运维等工作。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系统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运营团队中担当组织管理角色;

5、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跟踪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变化。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宽口径专业,知识面、就业面广。坚持面向工程教育的育人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围绕专业的核心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方面工程化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所需要的管理、沟通表达与协调等能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的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等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及安全、操作系统及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数据库系统及安全实验、操作系统及安全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攻防实践、网络空间安全实践1-2、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为学生创造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教学实验与实践平台,或进行各科研课题组,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培养团队素养,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防、公安、电子、通信、金融、政府机关、高新技术公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教学和管理、运维等方面的工作。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应用统计学专业于2004年建立,已招生13届,现在校本科生300多人;2011年在我院应用数学一级硕士点下设立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硕士学位,已招生6届。本专业融合经济学、数据分析、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形成金融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两个方向,着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3人,其余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广西杰青1人,获得广西首届创新团队1项。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优化、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一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的金融统计实验室,学生可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各类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市场及社会调查、经营风险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经营决策以及具备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证券机构、银行、统计软件开发公司等,每年约有5%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土木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基本训练,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筹建于2000年,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0届550余人,目前是广西自治区高校唯一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4年列入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本科教学体系,拥有专职教师11人,包括教授2 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人,50%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实际工程背景。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一批企业亟需的科研课题及工程设计项目,年均经费近百万元,多位教师在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招收建筑设备控制、建筑节能方向的理论和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来,本专业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多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中国暖通空调网 - MDV设计大赛”优胜奖,“溢达杯创意大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率近100%,就业单位多数为华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设计院、建筑科学研究院、房地产公司以及设备研发企业。

培养目标: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 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综 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4.掌握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基本工艺操作等各种技术、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机械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计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 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7.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 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传 动与控制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制造 装备和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经过近4年的发展建设,专业拥有专职教师7人,外聘专家3人,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教师中博士1人,硕士5人,50%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实际工程背景,近年来,专业加大了对本科实验设备的投入,拥有一个综合性质的建筑智能化实验中心,在该中心学生可以体验到智能建筑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本专业教师还积极参与地方及国家的科技项目,先后完成了省部级项目2项,在研市厅级3项,并获得了2016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一项,发表专著1部和多个专利。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先后指导多位学生参与了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在所参与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中获得了金奖的荣誉,专业拥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业导师2人,同时拥有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智能制造、智能检测、绿色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相关内容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新领域,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专业了突出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应用,重在培养能够从事与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有关的设计、管理、研究等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专业知识面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可以在与行业相关的设计研究院、工程安装公司、智能化电子设备生产企业、IT服务企业等单位工作。

专业培养特色是: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背景优势,以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侧重加强建筑环境、电气工程、信息及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建筑强弱电系统的工程设计与产品研发等能力的培养;培养综合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建筑领域中电能分配、楼宇设备智能化控制、建筑公共安全、建筑信息应用等多学科交叉工程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区优质本科专业;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2011年启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旨在造就机械工程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6人,其中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9人,硕士生导师18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1%。现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机械CAD/CAM实验室》、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制造、数控技术、测试技术、模具、流体传动等5个专业实验室。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配备大量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30余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3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多次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制造企业工作,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精密机械、电子产品及装备等设计与制造业具有良好声誉。

专业代码:0812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

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涉及导航基础理论、各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导航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及其应用,服务于航空、航天、交通、军事、公安等领域和部门。培养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知识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信号与系统、信息处理的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从事导航装备与通信装备使用、维修、监造、管理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相关法律法规;

5.了解导航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导航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天文导航,室内定位技术,LBS技术与应用等。

实践教学

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可从事导航装备与通信装备使用、维修、监造、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成型工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致力于研究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制造业的各行各业。

经过多年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良、区内一流的机械类工科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2名,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名。本专业拥有材料快速成型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材料加工新技术实验室等教学及科研专用实验室,配备大量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20余项。

交通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我校是广西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专业培养特色为:在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道路智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良,目前专业学科平台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广西交通运输类唯一硕士培养单位;广西区级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工程专业目前积累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占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在50 %以上,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4人作为兼职教授,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达75%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硕士生导师5人。有广西畅通工程专家2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广西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计划、广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

交通工程专业还具有优良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平台,拥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区内外多家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平台

近三年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及桂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多篇;获得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积极倡导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学生制作的“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以及培养特色鲜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交通工程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上研率在15%以上。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本专业将光学技术引入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机电设计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光、机、电、算、热各方面技术综合运用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机械类工科专业,2014年入选广西区优势特色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4名,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本专业拥有精密机械及控制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设备总值400余万元。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机械、汽车、电子、光电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每年有约5%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代码:081808TK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讯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交流调速、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船舶综合驾驶台系统、船舶电子电气工艺、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英语等课程。本专业为海上专业,学年制,学制为4年。凡符合所在学校《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凡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由国家海事部门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海船船员职务适任证书。

相近专业:

救助与打捞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轮机工程 航海技术 交通工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船舶自动化要求,熟练掌握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通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及其网络技术等先进知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 STCW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和修理”和“无线电通讯”三项高级海员职能要求,能够胜任现代船舶各项自动装置的维护和修理任务的船舶高级电子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具备基本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实用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的技术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中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4.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所必需的电气、电子和信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具有必需的文献检索的技能,了解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发展趋势;6.具有初步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技术的基本能力;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培养本科生一千多人,2006年获广西高校优质专业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广西区“十二五”规划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本专业依托“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学科优势,致力打造特色明显的交叉学科特色。

经过多年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15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环境检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化学等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近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核心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参加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有:(1)通过院科技协会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别竞赛活动;(2)通过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3)申报国家级、省级、学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近3年,有近80%的学生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获得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获得20余项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共有6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英语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或广西区化学竞赛中获奖,参与撰写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10余项。

本专业毕业生,除了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可到分析仪器设备、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环保设备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销售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往届毕业生已形成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值超97%,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车辆工程所属的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和汽车电子等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车辆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名。在车辆工程研究领域,目前与包括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企业密切合作,针对汽车NVH、车载电子电器可靠性、汽车离合器、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近5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围绕车辆制造产业链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建立了汽车NVH实验教学平台和汽车电子实验教学平台等两大实验教学平台,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与区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广西唯一一个工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业拥有“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仪器”学科方向、“生物传感与仪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学科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海外“百人计划”1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20余篇。自行研制的“多参数微型快速检测生化仪”已经成功产业化,新增产值1.9亿元;2016年申请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课题“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合同经费超过800万,实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广西区在此项目上零的突破。自行研制的无创血糖检测仪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在政府部门、医疗器械行业、电子行业等,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广西区内,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建于1980年,1998年由“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至今已招收本科生36届,累计培养毕业生2986人。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广西优质专业。本专业全国排名第34位,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同处于A类院校行列。本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区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及“仪器仪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广西重点实验室——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虚拟仪器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22位。

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装备部军用测试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委员各1人,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八桂名师各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主要开展自动测试系统、智能仪器、可测性设计与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13年,本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广西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为实现本科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是广西最早设立该专业及招生的学校之一。随着宽带通讯加速普及和移动互联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计算技术和融合模式正对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融合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与技术的基础上,在信息获取和商务分析等方面体现了新型经济活动与新的生产要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成为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6人。同时,聘任了加拿大、英国等地高校和国内知名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国际著名教授做兼职教授每年来校讲学,每年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访问,为本校学生做高水平学术报告。此外,还从知名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现有综合性实验中心1个,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1个、并与广东、上海等地区内外企业建立了多个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百度、联想等高科技企业; IBM、宝洁等著名外企;工行、招行、平安保险等金融行业;华为、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行业;其他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等。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一直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2开始招生,2007年被评为广西高校优质专业,2011年获批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为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13年被广西区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和‘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2014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人,教授14人,博导6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十百千”层次人才(第二层次)4人。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队伍。近5年,本专业老师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学术交流、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以及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商学院于1992年开设专科营销专业,1997年开设本科营销专业,是广西区最早开设本科营销专业的学校。经过多年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知名度较高的管理类专业。2006年,该专业获批为广西区优质专业。目前,该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含MBA导师)7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1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1名,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国外访问学者2名。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等纵向课题30余项;承担地方政府规划项目、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本专业拥有营销模拟、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平台等一批教学实践软件,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享有较好声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是以广西优质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为基础建设、发展而成。高分子材料应用很广,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和黏合剂,在通讯、电子、医疗、化工、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应用,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现有普通化学实验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米,配备大量和高分子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拥有广西“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和“新能源材料与结构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已形成学术气氛浓厚、教学与科研并重,融合了新型能源科学、高分子科学、复合材料科学、橡塑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学科及行业地位的教学与科研团队。自2003年开始,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下属的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及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约40余项,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12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双师型”教师7名。此外,从企业聘用10名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可受到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训练,还可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获得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从1995年开始招生本科专业,2006年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2011年我校获得了广西会计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称号,2012年被评广西区特色专业(会计信息化特色),同时被指定为广西唯一的XBRL技术支持单位(获财政部和广西区财政厅高度肯定),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点(MPAcc)。我校会计学专业依托和融合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已经形成了会计信息化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1名全国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1名教育部“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广西财政厅会计信息化咨询专家, 1名教育厅“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广西“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学术类),1名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人员, 5名双师型老师(其中1人拥有高级会计师职称、4人为注册会计师,2人为注册税务师,1人为注册资产评估师),2名教师兼任或曾经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企业高级管理顾问职务,3名教师曾参加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项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从企业聘用多名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财务主管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学专业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仿真型实践教学,从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到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以及成本核算控制和审计等等均有实践课程予以配套,教学中突出会计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为突出专业特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设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拥有全国MPAcc教指委深化改革示范单位(全国13所高校之一)、广西会计人才小高地、桂林市金融服务人才小高地、广西特色专业学、财务管理研究所和XBRL研究中心等科发展平台,建有手工实验室(会计3D综合实训)、企业全景仿真实验室(VBSE虚拟商业环境)、财务决策综合实验室、XBRL实训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实、企业信息化实验室和信息经济与管理实验室等,配备了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按材料大类招生,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一、专业概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面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的新增专业,是广西高校中最早设置和已建设成熟的专业。本专业拥有教育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广西八桂学者团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纳米能源、热电转换、超级电容器、电介质储能电容器等。

本专业是教育部 2010 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是适应全球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器件等多学科交叉,以掌握能量转换、存储材料及其器件基本原理及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具有比传统材料和器件更为优异的性能,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该类材料包括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纳米能源材料、介电储能材料等,其器件包括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纳米能量收集器、超级电容器、电介质储能电容器、热电制冷器等。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队伍。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业课题等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5项。本专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用学科交叉、科教协同的理念进行本科生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可受到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训练,还可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获得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现代工具,具备人文、法律、环境、沟通、职业修养和管理学科基础,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新能源材料、器件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管理、市场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5年左右具有良好的科研、技术开发、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有获取工程师的能力,或者成为负责人、主管。

三、专业特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聚焦于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可胜任研究、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的工程技术人才。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多融合、求创新”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广西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新能源相关材料、器件上的科研平台、高端人才和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教协同式的本科教学。突出光电能量相互转换和电能储存两个前沿与产业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四、专业核心课程

锂离子电池技术、电池组装与测试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学电源设计与工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专业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工程设计训练、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大力支持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广西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竞赛等各类竞赛。科教协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即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项目中,与研究生们共同在实验室完成各种科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能源、环境、外贸、汽车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市场对新能源、新材料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缺乏的专门技术人员。就业地域广泛,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

八、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财务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取得广西区唯一财务类精品课程——财务管理,2015年依托商学院成为桂林市金融服务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财务管理专业依托和融合我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形成了财务信息化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0人;有1名全国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1名教育部“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广西财政厅会计信息化咨询专家,1名教育厅“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广西“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学术类),1名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人员,5名双师型老师(其中1人拥有高级会计师职称、4人为注册会计师,2人为注册税务师,1人为注册资产评估师),2名教师兼任或曾经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企业高级管理顾问职务,3名教师曾参加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项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从企业聘用多名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财务主管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财务管理专业依托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和企业管理学科,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方针,考虑财务管理与电子信息之间密不可分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培养过程中嵌入计算机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的交叉,强调理论类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交织融合。教学中突出财务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操作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为突出专业特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设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等,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该专业目前建有手工实验室(会计3D综合实训)、企业全景仿真实验室(VBSE虚拟商业环境)、XBRL实训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实、企业信息化实验室和信息经济与管理实验室等,拥有财务管理研究所和XBRL研究中心,并配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1995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7年8月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学科于2013年7月获批为广西首批重点学科。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依托和融合学校在机械、控制、电子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智能化电器理论及应用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可靠性技术方向、电气传动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技术方向特色突出、取得多项成果、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现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企业高级工程师为主、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能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高难度工程技术攻关的师

资队伍。本(专业)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29人(“双师”型教师13名,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1名),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1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名,4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现有校级的智能化电器与高电压新技术工程中心、矿山机电装备及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应用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15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并在广西区内外企业建立了12个电气工程学科实习基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等各类组织有效激励组织成员积极性、提升人力要素产出与价值贡献的学科(可通过国内代表性人力资源管理网站http://www.hrdchina.org/了解更多本专业信息)。由于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脱离人力要素而存在和运行,因此本专业应用面非常广阔,毕业生在工商企业、管理咨询与猎头机构、政府人事社保部门以及相关公共机构相关岗位从事招聘、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股权激励设计、工作与流程优化等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2011年首次招生,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本科、硕士、MBA等多层次、多类型办学格局,本专业所在学院企业管理以及MBA硕士学位授权点下,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主要招生方向之一,本专业已经成为广西及珠三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本专业在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前提下,积极拥抱全球管理深度信息化趋势,通过相关课程设置,着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思维、知识与技能。实验室硬件良好、软件齐全,并与桂林市多家企业与政府机构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邀请MBA学员以及桂林市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讲座,为学生实训、实习、实践提供良好条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就业行业多样,就业区域遍布全国,就业质量较佳,在珠三角人才市场中有较高知名度。

师资力量在广西区内名列前茅,专任教师“高职称、高学历、国际化视野”特点突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71.4%、拥有博士学位与博士后经历教师占50%,均在国内一流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取得学位,另有3名教师有欧美留学访学经历。7名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年招收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各类研究生20余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厅、人事厅以及柳州市、桂林市多个政府部门、地方企业委托项目等纵向课题、横向项目40余项,在《管理学报》、《管理评论》等国内一流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0余部。研究成果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桂林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多名教师在广西区内外企业担任管理顾问职务,并广泛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

本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近三年均值115%,欢迎报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1993年,为广西高校首批本科十个精品专业之一、广西特色专业、广西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广西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所属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广西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广西教学名师2名,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0名,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5人。科研成果突出,近三年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开发等省部级项目25项。在目标探测、卫星导航、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传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完善的教学平台,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并与国外著名企业合作建立共建实验室,与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信息通信、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每年有约20%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是广西“十二五”规划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广西区“无线宽带通信与信息处理”和广西高校“微波光波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在通信、信息、电子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微波射频技术、光电子及应用技术、电磁波与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等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具有博士学位1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

现有微波技术实验室、电磁场实验室、RF电路CAD实验室、射频电路仿真实验室、光电子及应用实验室、微波暗室、天线与射频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2010年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共建“射频测量”实验室一个,并在广西区内外企业建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基地。

本专业含天线与射频、微波通信技术、光电子、光通信等方向,学科特色突出,社会需求大,就业环境好,已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桂电前茅,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电子信息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深受社会广泛好评。除了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毕业生主要到电子信息及通信领域企事业单位、研究所、部队、高校等单位从事专业方向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国际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是一门以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优化。工业工程专业应用范围广阔,在制造业、物流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银行、医院、建筑业、军事后勤及政府部门均有应用。

我校于1999年开办该专业,是全国设立该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该专业为“区级优质专业”和“区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级、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共计20多项,专业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教研教改论文200多篇,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互派学生、教师互访等),同时与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制度,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2个,综合性实验平台1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自专业开办以来,在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影响较大,在区内同类院校专业中名列首位,学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自专业成立以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就业方向: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造业、服务业、公共事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运营管理工作,对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运行、控制、改良和创新等综合性技术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广西首批精品专业、优质专业,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1人、副高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40%以上,拥有硕士学位的达90%以上。

拥有国家级通信示范中心、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和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具有良好的研究基地,与美国德州仪器、安捷伦、华为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建有一批校企合作实验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和教学实验室体系。

该专业含通信网络方向和信息传输方向,学科特色突出。社会需求大,就业环境好,已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主在电子信息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电子商务专业开办于2002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广西最早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办院校。本专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应用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站策划与建设、网络营销和网店运营等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商务管理、人际沟通、营销策划各方面综合运用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敬业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创建了商务与技术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性与创新创业性实验融合的梯次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硬件完备、软件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有东兴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基地、杭州网店运营实践基地等产教协同的校外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广泛就业于知名公司和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服务和教育机构。目前,本专业的专任教师11人,其中博士3人,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有5名专任教师担任科学硕士以及MBA研究生导师,《电子商务》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微电子学专业,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正式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置的本科特色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门高科技应用性学科,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核心,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

自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以来,采取内培养、外引进、优化专业配置措施,教师的知识结构覆盖了整个学科的基础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范围,可满足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名、中级职称教师1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8名(其中博士8名),研究生导师12名。教师的知识结构覆盖了整个学科的基础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范围,可满足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建立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Cadence实验教学平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教学平台等两大实验教学平台,侧重于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与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大部分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电子制造企业工作,在广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制造行业享有良好声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设立,学习内容涉及光学、图像处理、光电信息检测和激光技术等领域,涵盖了光电器件,激光应用技术,光电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显示、光电测试等专业知识。目前该专业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广西唯一),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拥有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广西特聘专家岗位、“光电信息获取、处理与关键器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近年来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西青年科技奖等各类奖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7人、副教授9人。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光电检测技术、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和太赫兹检测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光电子器件、光电信息处理等信息产业和研究单位、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光电器件、光电测量与控制、光电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一、专业简介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080709T)是国家适应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设置的特设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前身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2002年国家教委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特批的5个特色专业之一),学校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设该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1年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起更名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型交叉电子制造学科,以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晶圆级、芯片级、模块级、板级、整机级封装组装中的高端电子制造为对象,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电子产品微型化、轻量化、高密度、高集成度以及电子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为目标,涉及光、机、电、热、材料等多学科,涵盖电子器件设计、工艺、测试、可靠性、设备等多技术领域,是当代先进电子制造技术中的核心与关键领域。历经多年发展,本专业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电子制造行业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美誉度,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械电子基础自治区级示范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微电子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拥有广西区级教学团队1个(电子组装课程群教学团队)。建有电子封装技术、电子组装技术两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有工业级洁净间实验室,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并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近30个,为实验实践教学提供全工业化的教学和实习环境。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9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名,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高校“八桂学者”1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专职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比例超过45%。在电子封装组装技术研究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军口973、军委科技委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数十项,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9所、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十余项。近5年发表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5项。
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就职于华为、中兴、富士康、美的、海信、格力、国星光电、瑞丰光电、工信部电子5所、中电集团45所、中电集团54所、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伟创力、Boschman Technologies、Infineon、NXP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研究所,就业率达97%以上,多数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其他省会城市中的跨国公司、国家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每年近20%的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除保送外,考取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德国德雷斯顿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子制造、电子信息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封装组装微连接原理、结构设计、热管理、材料、工艺与设备、可靠性与测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从事高端电子制造的机、电、热、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及封装组装自动化专用高端设备领域中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失效分析、智能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制造学科的微连接技术、结构与热设计、电子工程材料、工艺、可靠性、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电子制造工程领域的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力学、热学、固体电子学、材料学、可靠性等;
3、系统学习电子制造专业领域的基础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制造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技术、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可靠性、PCB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对复杂的微电子制造设备进行基本的运行操作、调试维护和初步的故障诊断分析;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与知识更新能力,了解本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电子制造、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子技术B、电路分析基础B、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电子制造概论、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SMT工艺、PCB设计与制造、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电子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半导体物理、微连接原理、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制造可靠性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微机综合实践、专业认知实习、电子制造工程训练、电子封装综合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封装技术实验、电子组装技术实验、SMT设备原理与应用实验、PCB设计与制造实验、传感器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实验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括: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完成第二课堂8 学分。
4、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7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相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光电子技术科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商务及法律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024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75    研究生毕业人数:1852    本科毕业人数:8359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4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市场营销2+2 日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字经济 机器人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市场营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服装与服饰设计 汉语国际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数字媒体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导航工程 车辆工程 知识产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动画 人力资源管理2+2 工艺美术 视觉传达设计 物联网工程 应用统计学 法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人工智能 环境工程 工业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2+2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 交通工程 公共艺术 信息安全 土木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英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封装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信工程及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流管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网络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