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理工学院

普通本科
阜阳理工学院
毕业生数据

468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阜阳市西清河畔,西清河纵贯其中,杨柳低垂,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培养经、理、文、工、艺相结合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阜阳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目前共开设有新闻传媒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科学系、外语系、食品系和设计艺术系6个系共29个专业,专兼职教师500余人,面向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北、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招生,在校生7500余人。学院占地37hm2,教学生活用房15.8hm2,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各类图书65.51余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33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近二十年来,学院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各项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道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赞誉和支持。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1年起先后与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今治明德短期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经省学位办审核确定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9年6月学校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以来,教育部加快了全国独立学院转设工作进程。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公示公告,拟同意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转设为阜阳理工学院。

办学近二十年来,学院教学、科研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近五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省级教学团队10余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余个、精品课程30余项。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纵向课题6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取得专利授权70余项。

学院始终践行“明德、励志、求真、向学”的校训,营造优良校风、学风,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硕果累累。2018级工程造价专业赵宇和2017级工程造价专业赵欣宇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百优大学生” 称号;赵宇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晨曦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院学生会团支部荣获2020—2021学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000余项。其中,2021年荣获“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2021年荣获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三等奖、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一等奖,2020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一等奖等。

学院学风浓厚,积极向上,学生考研热情逐年提升。2020年更是燃出考取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的韦青青同学和“食品系最牛宿舍”五位男神同圆考研梦的新高度。2021年学院共计有100多名学生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近三年,学院共有500多名学生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承载着梦想和使命,学院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阜阳、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把“立德树人”作为生命线,向建设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学院目标迈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联网工程
  • 信息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素养,能在中等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CAI软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译和写作能力,能顺利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二、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专业导论、电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创业基础、计算机图形学、编译原理、网站规划与设计、Web数据库技术、专业英语、Internet原理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等。

三、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级中学、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从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或者到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或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四、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读年限3-6年

毕业学分:175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技术

六、专业咨询电话:

0558-259307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核心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统一建模语言,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多媒体技术,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设计,Internet原理及应用,Linux操作系统,Linux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等30多门专业课程。

三、就业面向:

企业、政府、社区、各类学校等可视化编程程序员.,WEB应用程序员,软件测试员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广告制作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包装装潢设计公司、居室装修公司、出版印刷公司. 精通办公自动化应用与管理,熟悉服务器的安装、管理和维护,基于应用服务器的相关服务和软件系统,具备对服务器的网络安全设置、邮件、网页发布、FTP、OA、BBS等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四、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读年限3-6年

毕业学分:172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六、专业咨询电话:

0558-2593070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68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北京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河北 4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内蒙古 3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黑龙江 2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江苏 0 1 2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安徽 40 162 41 63 67 65
福建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湖南 4 0 0 5 0 0
广东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四川 1 0 5 0 0 1
贵州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1 1
甘肃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