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

普通本科
昆山杜克大学
毕业生数据

103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打造以通识博雅教育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创新学术项目。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与中国武汉大学联合创办,于201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

昆山杜克大学于2014年8月迎来了首批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杜克大学和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本科生,接受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2018年8月,昆山杜克大学迎来了首届本科生,开启了四年制本科学位教育。本科课程体系遵循通识博雅教育传统,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和探索。

昆山杜克大学位于阳澄湖科技园区内,校园占地1200亩,校内配置了各类高科技设施。进入虚拟校园即可参观先进的教室和会议设施、图书馆资源、师生宿舍、餐厅及休闲设施。校园内多功能的会议场所、休息室和学习区可供学生独立自习或集体讨论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与丰富多样的校园学习生活。

江苏省昆山市是高新技术研究和制造业中心,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昆山市拥有风景如画的森林和水乡,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和苏州,高速公路、高铁以及地铁交通十分便利。

昆山杜克大学的使命

昆山杜克大学的使命是建设扎根于中国并以通识博雅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帮助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追求有意义、有成就的人生。学校通过提供最高水平的跨学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培养学生成长为全球范围内不同专业、学术和社会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四年制通识博雅本科学位项目,其课程体系以知识集成和多学科融合为鲜明特色,汇聚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的先进教学方法与价值观,并推崇追求卓越和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学校世界级的教师团队秉持知识服务社会的宗旨,将学生培养与创新的学术和科研相结合。作为一所中美共建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将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思想传统与经验有机融合,弘扬跨文化沟通理解、协同创新以及跨国合作。

昆山杜克大学的核心教育原则:

·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及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其拥有出色的研究能力, 有意愿且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提出创造性的合理解决方案。

· 采用通识博雅和科学教学理念和模式,强调教育广度、自由探索和深度钻研的重要性。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科研模式以多学科为基础,有机融合不同领域知识和先进科研方法。

· 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理解包容、和谐共赢的美德,使其能够在相互依存、多元文化的世界工作和生活,并成长为有成就和高品德的领军人才。

· 提供立足地方、面向全球的社会行动和服务。

关于多样化和包容性:

昆山杜克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充满激情、创造力和学术热忱的师生及各界员工。我们认为多样化的历史、观点、经历、身份认同、语言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社区,并致力于创造一个所有成员都被接纳和欣赏的社区环境。我们对包容性的承诺扎根于学校的办学使命之中。

在昆山杜克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学生和教职工都将差异视为开展深度对话、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塑造创新思维的机遇。昆山杜克大学寻求促进所有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无论其在文化、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性取向、年龄、国籍、社会经济背景、能力或其他任何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社区文化,致力于培养学识渊博并充满热忱的世界公民。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全球健康学
  • 历史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数字媒体艺术
  • 化学
  • 英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学
  • 心理学
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国际事务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我们必须培养新一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和践行者,让他们可以理解、管理并领导这个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世界。
应用数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将数学的概念和计算科学的技术应用于科学和工程的各个领域。该专业涉及到几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工业及技术,并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全球健康学专业旨在从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角度将全球健康这门学科介绍给学生,其重点是改善健康状况,实现全球人类的健康平等。该专业包含两个学科方向:生物学方向和公共政策方向,前者涵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传染病、微生物学和解剖生理学等领域,后者注重对全球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方面的学习。
本专业课程将探寻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在国家、区域和文化层面的各种含义,并帮助学生掌握一系列新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以便针对性地了解不断变化的学术、商业、政府、政策和艺术局面。
 
该专业的主修课程为学生应对21世纪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它旨在帮助那些立志终身投身中国研究的国际学生学习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帮助中国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根源、独特的历史与制度,掌握客观认识中国的能力,并带领中国学生去认识更宽广的世界。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物理)专业主要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跨学科知识。
 
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解决当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新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转化需要新的能量转换材料和器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时涵盖了作为传播过程的媒体与作为创意和纪实表达的艺术。通过探究媒体与艺术史,以及新兴技术和文化,该专业学生将深入理解这些领域,并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未来的人生抉择。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含两个学科方向:创意实践和历史。“创意实践”方向侧重于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创作自己感兴趣的传媒和艺术作品。“历史”方向帮助学生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解媒体和艺术,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化学与环境科学)专业主要从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化学专业领域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探索其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化研究是一个探究全球互联背景下各地的生活和文化形态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领域。该专业结合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优势,借鉴文学研究、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媒体研究、电影研究、通信、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探讨如民族主义、政治冲突、人权、移民、贸易、环境、文化、教育等多样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计算与设计专业将计算机科学知识与诸多潜在应用场景相结合,着力解决科学、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中的问题和挑战。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一套关于计算与社会、问题解决、编程、建模和数字设计的通用课程,并有三个主攻方向的选择:计算机科学、社会政策(包括城市设计、全球网络和环境可持续性)和数字媒体(网页设计、交互式设计、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叙事)。本专业学习初期聚焦于整合三个主攻方向的设计思维训练,在大三和大四阶段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专业的毕业设计项目。

就业领域: 计算(软件开发、数据库、信息安全等)、数字战略、数字开发、信息分析、社会媒体分析、游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计师、数据可视化、UI/UX设计等。

研究深造领域: 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计算社会科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公共行政、互动和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建筑和沉浸式空间设计,视觉和体验设计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涉及将统计概念和计算技术应用于解决与科学、工程、医学和商业等相关的数据分析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领域,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生物学、医疗保健,以及全球健康、环境科学和人文学科等量化社会科学(如数字媒体)领域。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信息提取所必需的概念、理论、算法、方法和技能。
该专业旨在使学生学习到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用于自治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学生将通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和人类学角度对政府、利益集团和社会运动、媒体以及宗教等各种结构的制度设计进行深入探索。
行为科学领域主要探究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以及政策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将在心理学或神经科学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个人兴趣融合包括经济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领域。对人类行为的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应对广泛的社会挑战,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在市场营销、健康科学、金融投资、慈善事业、环境设计以及教育等领域发挥作用。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03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英语 全球健康学 历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化学 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心理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2 1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3 2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23 0 0 0 0 0 46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6 0 8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