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普通本科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毕业生数据

1805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的独立学院;2017年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多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错位争先、医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医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学院依托安徽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结合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建立了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基础医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程部与实验实训中心。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生物制药15个本科专业,其中护理学与临床医学先后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和实习内容,经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放由教育部注册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

拼搏铸就辉煌。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学院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近年来,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荣获多项奖励,并7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医学、数学、体育等各类竞赛活动,并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30%以上。学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获评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

学院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引入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优质资源,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为一家集教育、科技、金融、投资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事教育30多年来,在举办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学管理团队。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为学院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安徽医科大学“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办学传统,弘扬“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秉承“医德双修、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公共事业管理
  • 药学
  • 预防医学
  • 临床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 智能医学工程
  • 眼视光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检验技术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助产学
  • 护理学
  • 康复治疗学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公共服务精神、科学管理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在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的接受公共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半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障(险)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半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大中型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各级医院药剂科、医药科研机构及高等医药院校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 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 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 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 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 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

3.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

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 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

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安全有效地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初级医学人才,为培育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医疗、健康教育、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五年(实习一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药品生产及营销机构、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生物医学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数理和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医学电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医疗器械、医疗卫生等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数理、生物医学和医学电子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以临床工程方向为主开展多方向性培养,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技术研发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掌握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产品研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生物医学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医疗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临床工程学等课程。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半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以及其他电子技术部门、计算机技术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简介: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基础,具备在生物医学、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医工人才。

就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制药、健康服务等行业从事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工作;在医疗信息服务、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等机构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培训及技术支持等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工作。


专业定义

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旨在建立一个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例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大数据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诊疗、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

课程体系

《智能药物研发》《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

就业方向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从事医疗方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在高校、研究院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医疗相关企业中从事研发及管理等工作。


眼视光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眼光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眼视光专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发展潜能,能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眼视光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双眼视觉学、低视力学、验光学、眼镜学、眼视光器械学、接触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眼科学基础实训、临床视光学基础实训、眼视光器械学实践、验光学实训、眼镜学实训、接触镜学实训、斜视弱视学与双眼视觉学实训、低视力学实训、视光学设计等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保健与视觉保健、视功能康复、医学验光配镜、眼视光特殊检查及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眼科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视光应用光学、眼视光器械学、眼镜学、角膜接触镜学、验光学、斜弱视学、双眼视觉学、低视力学、眼科学、视觉神经生理学、双眼视和屈光手术学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一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基础眼保健机构、眼视光门诊、眼视光产品企业等从事视觉矫正与康复、医学验光配镜、眼视光相关检查、训练等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及图像处理等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医学影像技术学的系统培养和沟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检查技术(X线机、CT、MRI、DSA、超声学、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设备性能及操作技能,熟悉放射防护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具体防护措施。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解剖学、医用物理学、影像成像原理与技术、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图像处理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一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医疗设备成像技术操作、医学影像教学与科研、影像设备维修、医疗设备市场营销和医疗设备管理等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能力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教育、医学类实验技术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先进医学检验技术,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医学检验能力和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满足医学检验相关行业的基本人才需求,能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主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医学统计学。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一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第三方检验机构、商检局、技术监督局等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育与科研院从事医学检验以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
健康服务与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医学、现代管理学、健康信息学等理论基础,掌握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检测与评估、健康干预等相关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健康保险机构等健康服务相关行业从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护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健康管理实用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健康风险评估与方法、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实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健康评估、健康检测技术与实训、健康信息学、卫生政策与卫生法、疾病干预技术与健康指导、全科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主要课程:护理学基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流行病学、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实验)、健康管理实用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疾病干预技术与健康指导、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及干预技术。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半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等健康服务相关工作。
助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临床助产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及妇幼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助产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助产、母婴保健、常见病专业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本科助产)、成人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助产学、助产学技能实训、妇幼保健学、生殖健康学、妇幼营养学、妇幼心理学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十个月);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院、社区、学校、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从事助产、母婴保健、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护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社区护理的基本训练,掌握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技能、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十个月);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院、学校、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康复治疗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掌握康复治疗学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从事临床康复评定、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物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社区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实习一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和疗养院、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80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临床医学 公共事业管理 药学 预防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智能医学工程 眼视光学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健康服务与管理 助产学 护理学 康复治疗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833 50 65 125 40 40 60 40 65 70 40 40 160 60
福建 3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