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本科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生数据

1909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大连工业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6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全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的辽宁省大连市,校区位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大连市庄河,这里山青水绿,钟灵毓秀;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旎丽;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校园环境宜学宜居。校区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人文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处处得到彰显,校园规划现代别致,文化气息浓厚。教学楼、图书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让学子拥有“家”的感觉。学校是一所宜学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

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大连工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特色为先、就业为上”作为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2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管、经、艺、文等5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占85%,副教授以上占35%,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人士到校讲学。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学校始终坚持构建知识与能力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获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10项,省级一流专业1,省级一流课程12,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近三年,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先后获得各类奖励500余项。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先后与省内外知名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学习就业打造更多空间和机会。学校开设辅导课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学习深造,先后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际交流广泛多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联合开展交换生、游学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校针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开设英语辅导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始终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0余个,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1000余人。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彰显青年学子风采。

站在新时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科教兴国”为已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机械电子工程
  • 自动化
  • 机器人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商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金融
  • 英语
  • 日语
  • 网络与新媒体
  • 视觉传达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机械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业设计
  • 智能制造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能从事机电装备系统及元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与管理人才。
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实验分析、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交叉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学科,它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需要有合理的机械结构、灵敏的感知和认知、实时准确的动作控制、灵活的智能分析和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作为一类特殊的智能化精密机械设备装置,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产业——机器人的“新工科”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是研究开发具有明确作业功能(用途)的机器人技术、实现其工程应用并不断提高应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建造有用的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


专业前景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6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机器人领域位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本专业培养面向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以及与社会信息化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就业,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应用、开发、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经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WTO规则和通行的国际贸易条例,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精通进出口业务,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对外经贸部门、企事业单位、外国商社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分析的思想,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方法与手段,了解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服务业及政府等机构,从事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规划、设计、应用与维护及现代商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能较好掌握经济科学、现代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管理工作;二是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开发、管理和评价。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金融营销、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等基本知识,掌握金融风险分析、金融产品设计、大数据技术运用,实践能力较强、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互联网金融专业将传统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金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互联网金融仿真实验室,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满足校内实训的“场景化”,实现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三、主要课程
金融学、经济学、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征信、互联网众筹、网上支付与结算、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据分析、Python语言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能在文化、经贸、国际商务、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英语本科职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能在外企、外贸、旅游、出版、新闻、金融等领域担任译员、业务员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日语本科职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熟悉新闻法规与政策,具有扎实语言与文化功底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备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网络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与素材加工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类高级专门人才。
视觉传达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商用展示环境设计与布置等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广告业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根据以市场行业需求为导向,面向景观建筑设计的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相结合,从景观建筑设计方面的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要求为出发点,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创意、能设计、擅实作、长沟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交互设计、产品与环境和谐设计、产品手绘表现技法以及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技能训练,以及服饰品(帽饰、首饰、鞋靴、箱包等方向)的设计开发,并具有从事服装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制作时装并组织时装发布会,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经营管理和实践的能力,具有时尚预测、分析及营销管理能力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机电类应用型人才。以机械为基础,与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技术基础、掌握工业管理方面知识,能够从事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分析、模具检验、维修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的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检测维修、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后备人才。
专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909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机械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 英语 日语 网络与新媒体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