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接受安徽省广播电视局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并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618.89亩,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其中,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影视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平方米,设有艺术书库、传媒书库、语言文学书库、综合书库一、综合书库二等5个借阅藏一体化全开架式书库,设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设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自习室,馆藏纸质图书46.96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中文报刊1000余种,光盘1.6万张,各类阅览座位1000多个。学院建有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学生公寓整洁美观,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后勤服务优质高效,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财务处、总务处、纪检监察室、保卫处;设有教学管理及辅助机构9个: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播音主持与影视学院、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国际交流与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另设有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职教职工255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32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51人。教授8人,副教授43人,教辅系列副高职称11人;讲师70人,教辅系列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3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院级教学名师17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至2015年以来,学校申报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MOOC课程20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4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4个,申报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20项,高水平科研项目(人文、自然)53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60多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50多篇。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我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流的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培养方向:熟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岗位工作过程,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能直接上岗从事电视摄像、影视编辑、电视制作、影视节目包装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特色:具备独立操作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录音设备的能力。具备从事新闻、风光、广告等专题摄影、摄像能力。具备一般电视节目的采写、拍摄、录制、编辑和制作能力。具备服务于社会普通百姓生活所需要的专业拓展能力。
主干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5门:影视编辑、影视节目后期制作、影视栏目包装、专题片制作、影视摄像。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应用为导向,面向省、市、县级为主的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和相关文化传播公司、门户网站等单位培养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根据安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根据其对高职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创新、创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
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掌握摄影和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图片摄影、电视摄像和节目制作的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专业创作能力,懂技术、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具备摄影、摄像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掌握图片摄影、电视摄像和影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能。
主干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7门: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专题片创作、影视广告片创作、影视照明、影视特效制作。
就业方向:本专业突出培养对象的核心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的学生面向各级各类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大型企事业单位、影视制作公司以及婚纱影楼。直接将专业课程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特定职业并落实到岗位群,就业方向在课程方案中得到清晰的体现。明晰专业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及真实工作内容,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突出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向:本专业是为了培养满足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各类新闻采编和处理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为电视台、电台、网络机构、报社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输送专业素质较好的合格记者、编辑和音视频制作的专门人员,并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现代市场竞争能力的公共关系策划人员和宣传人员。力求培养一批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守法纪意识,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闻、信息传播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以应用为本位,以质量为准则,以继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前堂后台、知行合一”的高职办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较好的适应新闻采编制作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网络新闻编辑、广播报道与编辑、电视新闻
就业方向:电视台、电台、网络机构、报社等新闻传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和音视频制作的人员;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策划人员和宣传人员。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在我院均居前列。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能从事网络环境中企业、事业和社会的商贸购销、商务管理或商务技术支持等现代化商务实践工作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
【培养特色】现有专业发展,实行学训一体,创业平台新起点模式培养。
【主干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消费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网站运营,网络编辑,网页设计,网站管理和电子支付等岗位。
摄影摄像技术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电子商务 | |
---|---|---|---|---|---|
北京 | 0 | 0 | 0 | 0 | 0 |
天津 | 0 | 0 | 0 | 0 | 0 |
河北 | 15 | 15 | 20 | 0 | 0 |
山西 | 5 | 5 | 0 | 0 | 0 |
内蒙古 | 0 | 0 | 0 | 0 | 0 |
辽宁 | 0 | 0 | 0 | 0 | 0 |
吉林 | 0 | 0 | 0 | 0 | 0 |
黑龙江 | 0 | 0 | 10 | 10 | 0 |
上海 | 0 | 0 | 0 | 0 | 0 |
江苏 | 0 | 0 | 0 | 0 | 0 |
浙江 | 0 | 0 | 0 | 0 | 0 |
安徽 | 0 | 0 | 0 | 0 | 0 |
福建 | 0 | 0 | 0 | 0 | 0 |
江西 | 0 | 0 | 0 | 0 | 0 |
山东 | 10 | 10 | 0 | 0 | 0 |
河南 | 0 | 0 | 0 | 0 | 0 |
湖北 | 0 | 0 | 0 | 0 | 0 |
湖南 | 0 | 0 | 0 | 0 | 0 |
广东 | 0 | 0 | 0 | 0 | 0 |
广西 | 0 | 0 | 0 | 0 | 0 |
海南 | 0 | 0 | 0 | 0 | 0 |
重庆 | 0 | 0 | 0 | 0 | 0 |
四川 | 0 | 0 | 0 | 0 | 0 |
贵州 | 0 | 0 | 0 | 0 | 0 |
云南 | 10 | 0 | 10 | 0 | 0 |
西藏 | 0 | 0 | 0 | 0 | 0 |
陕西 | 0 | 0 | 0 | 0 | 0 |
甘肃 | 0 | 10 | 0 | 0 | 10 |
青海 | 0 | 0 | 0 | 0 | 0 |
宁夏 | 0 | 0 | 0 | 0 | 0 |
新疆 | 0 | 0 | 0 | 0 | 0 |
台湾 | 0 | 0 | 0 | 0 | 0 |
香港 | 0 | 0 | 0 | 0 | 0 |
澳门 | 0 | 0 | 0 | 0 | 0 |
外籍 | 0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