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

普通本科
安徽艺术学院
毕业生数据

310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批准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安徽艺术学院。11月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设置安徽艺术学院有关事项的通知》(皖政秘〔2019〕193号)。12月28日,安徽艺术学院正式挂牌。学校位于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600号,占地580亩。

安徽艺术学院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主要培养适应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个性发展、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以艺术学学科为主干,积极发展与文化和传媒产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发展定位,不断提高基本办学指标和本科专业质量,争取到2025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顺利通过新建本科校合格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安徽艺术学院建成具有安徽文化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特色学科国内一流的艺术类本科院校。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的校园规划及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体现徽派元素和建筑风格。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87万平方米,包含剧场、音乐厅、艺术馆、大师工作室以及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美术、设计、播音主持、影视制作等专业教学场馆,部分教学场馆及功能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二期工程学生宿舍楼D组团建筑面积63095平方米,已于2021年9月开工。体育馆项目建筑面积15465平方米,已于2022年3月开工。

馆藏图书与数据库资源丰富。现有纸质图书27.7万册,建有现代化业务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共享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已开通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橙艺艺术在线等数据库资源。

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设置音乐表演、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绘画等17个本科专业。表演(黄梅戏方向)、中国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彰显安徽地方文化特色的专业,填补了安徽省专业设置空白;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正在冲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获批省级一流学科;音乐表演、表演(黄梅戏方向)列为省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同时列为省级特色专业;安徽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获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坚持全流程管理,制定完善4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校领导每周推门听课,召开教学学术研讨会,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加强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推进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成35门省、校级精品(一流)课程;立项省级质量工程90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个,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

科研平台基地逐步搭建。安徽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获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花鼓灯等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成立中国非遗与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纪录片(短视频)研究院、安徽地方戏研究院、美育与高等艺术研究所等平台,拓展了艺术科研新空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53 项。

思政工作凸显特色。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为抓手,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艺术思政”创新模式成效明显,新华社宣传点击量超百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体推进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探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拥有16个国家级立项、134个省级立项。融媒体中心、“安艺之声”等学生实践平台,立足专业实践,迸发青春活力。

艺术创作亮点纷呈。《破阵子》获2021世界合唱节金奖和全国大艺展一等奖;微电影《贷·价》入选教育部原创文化精品;原创黄梅戏《党的好女儿》、舞蹈《希望的田野》获全国大艺展二等奖;广播剧《大别山的桂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综合材料绘画《墨阵》入选国家级美术展,小品《骗你好商量》受邀进京演出,歌剧《包青天》获评省级重点文艺项目,《人海茫茫》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

开放办学不断拓展。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多所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举办中德国际传媒论坛,承办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韩国文化周文艺演出。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文艺志愿服务,开展服务金寨老区人民的“双培双送”活动。学校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一批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同安徽演艺集团、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省书画院、安徽省艺术馆、岳西县政府、肥东县委宣传部等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地方政府开展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资源共享、协同育人。

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通过内培外引,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专任教师增加至191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近90%。具有高级职称85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41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优化。

安徽艺术学院自2019 年成功设置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完成了由把本科“办像”到“基本规范”的转变。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教相结合,崇德尚艺、传承创新,为促进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和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努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安艺人正在为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艺术类本科高校而不懈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网络与新媒体
  • 戏剧影视文学
  • 新闻学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其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 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文剧本写作,要基本掌握文学与影视和戏剧及影视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和从事编剧、剧目编导的基本应用能力,接受影视、话剧与戏曲艺术创意和剧本写作方面 的系统训练,了解不同剧本的文体特征,具有话剧剧本、戏曲剧本或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了解和熟悉党和国家在影视、话剧、戏曲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基本掌握中文专业的知识与应用,了解国内外戏剧、影视的研究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3.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与相关交叉领域方面的基础知识、应用理论、创作现状和发展走势;

4.掌握戏剧、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其中戏曲剧本写作需 具有韵文写作能力),熟悉舞台和影视拍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鉴赏、批评能力。

主干学科:戏剧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 学、中国古代汉语、基础写作、编剧概论、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 作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观摩影视剧和舞台剧演出活动、各个学习阶段的创作实习、在校内创 编影视、话剧与戏曲剧本并排练演出、参与社会艺术机构艺术创作实践、体验生活、毕业联合创作 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 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 闻传播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 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

2.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 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4.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 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低年级,6周左右)、新闻媒体专业实践(高年级,16周 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31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网络与新媒体 戏剧影视文学 新闻学
北京 0 0 0
天津 0 0 0
河北 0 0 0
山西 0 0 0
内蒙古 0 0 0
辽宁 0 0 0
吉林 0 0 0
黑龙江 0 0 0
上海 0 0 0
江苏 0 0 0
浙江 0 0 0
安徽 90 100 110
福建 0 0 0
江西 0 0 0
山东 0 0 5
河南 0 0 5
湖北 0 0 0
湖南 0 0 0
广东 0 0 0
广西 0 0 0
海南 0 0 0
重庆 0 0 0
四川 0 0 0
贵州 0 0 0
云南 0 0 0
西藏 0 0 0
陕西 0 0 0
甘肃 0 0 0
青海 0 0 0
宁夏 0 0 0
新疆 0 0 0
台湾 0 0 0
香港 0 0 0
澳门 0 0 0
外籍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