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本科 专科(高职)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生数据

68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3年由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约135亩,总建筑面积14.5万余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546人,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率高于96%。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知名度,是全国电力类高校仅有的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通过验收;蝉联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获评2020-2022年度省直机关文明校园;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1年顺利通过首批验收,并成功申报7个1+X证书试点;2022年获批中电联首批电力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

求实的办学理念。学院秉承“求真、崇善、守诚、躬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定位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就业前景良好”的办学体系。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及地方企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

特色的专业设置。学院现有“电网技术方向”“电源技术方向”和“自动化技术方向”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开设招生专业9个,其中,“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是国家重点专业,另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19门。

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7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88.32%,中级及以上职称占职工总数76.64%,正高级职称9人。共有省级“双师型”教师96人,省部级专业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坛新秀19人。

先进的实训设施。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现有校内实训基地68个,其中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中心(基地)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个。包括1000兆瓦超临界火电仿真系统,循环流化床仿真系统、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仿真系统、220千伏区域电网调度运行仿真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DCS控制系统、继电保护、人工智能实训室等。

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近三年,承担省级重大教学教研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奖项1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9篇,取得专利授权55件。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生技能竞赛奖项80余项,其中,获2020年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获2021年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特等奖、一等奖、铜奖各1项、省赛金奖7项、银奖15项;获2022年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1项。

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就业前景。学院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作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安徽省电力工程协会、安徽索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与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合作,建立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创新构建“教育+就业”乡村振兴新模式,与国网安徽电力所属产业单位开展定向培养合作,为线路运维、供电服务等一线岗位定向培养427人。多次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就业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发电运行技术
  • 供用电技术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 输配电工程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子、 电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知识,具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安装、调试、 维护、定值管理能力,从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网、发电、电力建设、大型用电、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在变电 检修岗位群,从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分析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及故障时电气量分布的能力;

3.具备二次回路图纸的读识图、二次回路分析及施工能力;

4.具备电网、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保护配置及运行分析能力;

5.具备装置检验、调试及简单的故障处理能力:

6.具备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

7.掌握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原理、整定计算原则,熟悉技术规程。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电 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二次接线、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工工艺、电子工艺、金工工艺、电机检修、电气二次接线、继电保护组装 与调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

在电网、发电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电保护工二次线安装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供用电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子、 电机、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和用电检测 与管理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力、能源电力服务和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在电力系统技术及管理岗位群, 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操作和维护,产品测试与维修,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生产服 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电气设备安装、监测与维护能力;

3.具备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和常用测试仪器的应用能力;

4.具备变电站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力;

5.具备自动控制的调试与维护能力;

6.具备电力生产安全意识及触电紧急救护能力;

7.具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路与磁路、电子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及运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拖动、自动控 制理论、电力系统概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控制与PLC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工工艺、电子工艺、金工工艺、自动控制、PLC、CAD、配网调度仿真等实 训。

在发电、供电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变电站值班员 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 电网调度自动化维护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供用电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CAD、电机拖动与检修、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电力电子技术与实践、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自动控制技术及仿真、供配电技术、调速控制系统分析与调试。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网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技术、工程制图与CAD、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单片机技术等。

工程制图及CAD、电工基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自动控制基础、锅炉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电厂化学、热工过程自动化、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的集控运行等。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程制图及CAD、供配电网络、供用电设备、电能计量、安全用电技术、用电检查与电力法规、用电业务等。

工程制图及CAD、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锅炉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热工仪表信号检测与处理、发电厂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热力设备检修工艺、电厂金属材料、集控运行等。

工程力学、机械基础与施工机械、电工学、电力工程、工程制图及CAD、高电压技术、线路测量、线路设计与施工、线路运行及检修、工程管理与概预算等。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68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发电运行技术 输配电工程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供用电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北京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江苏 1 1 2 0 0 0 0 0
浙江 1 5 2 1 0 0 0 0
安徽 122 25 62 90 47 92 157 55
福建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1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1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广东 1 1 1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1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甘肃 1 2 0 0 0 0 0 2
青海 0 3 0 1 0 1 0 1
宁夏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